美军高层对特朗普忍无可忍,对华战略如同儿戏信通实盘,美国这样下去还凭什么和中国斗?
特朗普政府准备大幅调整美国的军事战略,忍无可忍的美军高层开始通过媒体发声,批评特朗普及其团队目光短浅,将使得美国错过对华备战的窗口期。
8名美国军界人士透露称,五角大楼已经完成了新一版《国家防务战略》文件,并将副本发给了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以及美军各作战司令部指挥官。
这场被外界称为"服从性测试"的会议,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对军队的深度政治干预,以及美军战略体系的系统性危机。
赫格塞斯的任命本身就是政治凌驾专业的典型。他通过福克斯新闻塑造的"MAGA网红"形象获得特朗普赏识,其核心能力是对总统的绝对忠诚而非军事素养。上任后,他主导建立多个加密群组,成员均为特朗普铁粉,日常讨论内容从阴谋论视频到"觉醒文化"批判,完全偏离军事专业轨道。
展开剩余86%这种"政治清洗"式的人事调整,导致美军高层出现严重断层——2025年5月以来,已有14名顶级军官被解职,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、海军作战部长弗兰凯蒂等关键人物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战略文件的改写。新版《国家防务战略》首次由文官主导编写,将核心任务从应对大国竞争转向本土防御,战略收缩色彩明显。这与军方坚持的全球部署理念形成尖锐对立。参联会主席丹・凯恩等将领公开警告,这种调整将导致美军错失对华备战的"最后窗口",最终丧失在太平洋的压制能力。
但赫格塞斯对此似乎缺乏理解,有消息人士透露,他可能连这份战略文件的关键内容都未完全掌握。
这种政治干预正在动摇美军的根基。自1947年《国家安全法案》确立文官治军原则以来,国防部始终是专业理性的象征。
如今特朗普政府将其改名为"战争部",不仅是名称复古,更标志着从专业化向个人化的倒退。当一名退役少校可以随意解雇四星上将,当战略文件沦为政治口号的载体,美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正在被消解。
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收缩并非全面撤退,而是资源的重新分配——从传统热点地区转向拉美"后院"。这种调整源于门罗主义的历史惯性,以及对拉美左转浪潮的焦虑。
2025年1月以来,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加强南部边境管控,恢复"留在墨西哥"政策,并威胁"收回巴拿马运河",试图以军事威慑遏制拉美国家的政治转向。
具体军事部署上,美军在加勒比海的动作显著增加。2025年9月,5架F-35战机部署至波多黎各,8艘携带1200枚导弹的战舰和一艘核潜艇逼近委内瑞拉海岸。这种"炮舰外交"式的施压,短期内可能迫使部分国家妥协,但长期来看却加剧了地区紧张。委内瑞拉启动"独立200计划",在284个地点部署军队和民兵,形成长期对峙局面。
这种资源错配直接影响了亚太战略投入。尽管2026财年国防预算增至8950亿美元信通实盘,但新增部分主要流向本土防御和拉美方向。例如,用于关岛反导系统的110亿美元,相比在加勒比海的军事投入显得杯水车薪。
更关键的是战略重心转移导致美军在亚太的前沿存在出现漏洞——当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需要飞14小时回国参加"忠诚测试"时,其辖区的应急响应能力必然下降。
这种矛盾在军费分配上尤为突出。特朗普政府一方面计划未来5年每年削减8%国防预算,另一方面又将60%的装备预算投向印太,试图通过"低成本威慑"维持存在感。
这种"既要又要"的策略导致资源分散:弗吉尼亚级潜艇、新型协同作战飞机等关键项目虽获保留,但欧洲司令部、非洲司令部等传统热点地区的预算被大幅压缩。军方将领尖锐指出,这种"拆东墙补西墙"的做法,最终将削弱美军的整体威慑能力。
赫格塞斯主导的"服从性测试"正在摧毁美军的凝聚力。2025年9月的全球将领召回事件,被退役将军本・霍奇斯比作1935年希特勒的"柏林突击集会",而赫格塞斯本人竟转发称"这个故事很酷"。这种公开羞辱让职业军人感到尊严受损——指挥过航母战斗群的海军上将,如今要向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电视主持人宣誓效忠。
更严重的是晋升体系的扭曲。过去一年,美军晋升标准从专业能力转向政治忠诚度。多名战功卓著的将领因"思想不统一"被边缘化,而毫无实战经验的MAGA支持者却平步青云。这种"逆淘汰"机制导致军心浮动,2025年美军新兵入伍率同比下降12%,职业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正在流失。
战略方向的摇摆进一步加剧了信任危机。当特朗普政府在拉美投入重兵的同时,却要求欧洲盟国将军费提高至GDP的5%,试图从北约抽身。
这种"美国优先"的做法让盟友感到寒心——日本、菲律宾等亚太盟国虽获部分军售承诺,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已削弱了其战略信誉。更讽刺的是这种战略收缩与"印太战略"形成悖论:当美军在加勒比海耀武扬威时,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正稳步扩大。
这种信任危机的后果正在显现。2025年10月,中国宣布对6家美国军工企业实施制裁,直接影响其在亚太的武器供应链。而美军因内部混乱,竟无法及时做出有效反应。当政治凌驾于专业之上,当战略沦为政治口号的附庸,美军的全球霸权正在悄然褪色。
特朗普政府的军事战略调整,本质上是美国霸权衰退期的应激反应。在财政赤字高企、盟友体系松动、新兴力量崛起的多重压力下,美国试图通过战略收缩和政治动员维持优势,却在这个过程中暴露了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:政治极化削弱了国家意志,军事专业化被政治忠诚取代,战略资源错配导致关键领域失焦。
对中国而言,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美军的内部撕裂为亚太战略空间拓展提供了窗口期,但也需警惕其"狗急跳墙"式的冒险。无论这份新战略最终是否按计划落地,白宫与五角大楼之间的裂痕已经难以弥合。
参考资料:“美军高层憋出内伤:国防战略就这?‘打败中国’呢?”
美防长要求数百名军方将领下周紧急集结
发布于:湖南省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